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学科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源于1950年成立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1952年院系调整,以西南革大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等西南著名高校的法律院系,成立西南政法学院。学院直辖八个教研室,刑法教研室为其中之一。当时的师资队伍中,既有赵念非、伍柳村、黄观效等老一辈著名刑法学家,又有邓又天、董鑫等第一线的青年教学骨干。他们在资料匮乏、教材缺失的困难境况下,坚持教学、科研,为本学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虽历经多次政治运动的干扰,直至文革中撤校停办,刑法教研室的传统仍不绝如缕。
     1977年,西南政法学院复办,1978年恢复招收本科学生,1979年即开始招收刑法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文革后最早招收刑法硕士生的院校之一,由于刑法学科秉承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宁缺勿滥的原则,曾于1980、1981年空缺刑法硕士研究生。经过伍柳村教授、邓又天教授、董鑫教授、高绍先教授、赵长青教授、朱启昌教授、李培泽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者的辛勤耕耘,陈忠林教授、邱兴隆教授等一批中青年学者的传承努力,本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一贯坚持严谨务实的学风,秉承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理念,继承与创新并重的治学精神。1995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重庆直辖后为市级重点学科),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2003年“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成为重庆市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刑法学》课程获重庆市精品课程, 2008年刑法学教学团队获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西南地区特定人群涉毒问题研究”团队被重庆市教委授予第二批创新团队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下设三个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重点研究中心“有组织犯罪研究中心”、“量刑研究中心”以及院级研究中心“少年法学研究中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毒品犯罪严重,赵长青等老一辈刑法学家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始致力于研究毒品犯罪问题,并于1997年成立“中心”,在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领域取得了注目的成就,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毒品犯罪与对策的专著《毒品犯罪研究》,推出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毒品犯罪的专著《毒品犯罪研究》,编撰出版了《禁毒全书》(1998),该书由江泽民主席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联合国禁毒署。在陈忠林等一批中青年教授的努力下,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于2003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特聘美籍华人刘建宏教授任中心主任,有力地推动了与国际组织及国外高校就毒品犯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0年,“西南地区特定人群涉毒问题研究”团队被重庆市教委授予第二批创新团队。     
     “有组织犯罪研究中心”于2010年经学校批准成立校级重点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下设“涉黑组织犯罪研究所”、“恐怖组织犯罪研究所”、“邪教组织犯罪研究所”和“任意有组织犯罪研究所”等四个具体研究结构。目前,“中心”在涉黑犯罪、恐怖犯罪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出版著作10多部,论文30多篇。
    “量刑研究中心”于2011年开始筹建,先后成立为院级和校级研究中心。中心在多家法院设立了研究基地,其成员为校内外任何从事量刑问题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并有兴趣参与中心各项工作的人员,目前现已聘请了陈泽宪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本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陈忠林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本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宋英辉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熊秋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诉讼法室主任)、刘仁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李元鹤副主任(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于天敏检察长(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等24位校外重要教学科研及司法实务单位的专家为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研究员,校内成员主要为我校刑法学科量刑问题研究团队全体成员以及刑诉法学科的相关研究人员。至今,中心成员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项目16个,出版了有影响的重要著作7部(包括译著),发表了CSSCI期刊论文20多篇。

    “少年法学研究中心”是在我校“西南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11年9月正式成立的院级研究中心。本研究中心与河南省平顶山中级人民法院、涪陵区检察院联合建立了两个校外研究基地,根据我国当前少年刑事司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著、译著等8部,相关论文20余篇。